乙女游戏走红引发争议,监管措施亟待加强——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关注讨论

近年来,“乙女游戏”作为一种以年轻女性为主要受众的网游迅速走红,这种游戏让玩家扮演年轻女性角色,与虚拟的男性角色展开恋爱冒险,独特的恋爱体验、丰富的剧情和女性向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玩家,随着“乙女游戏”的流行,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关注,\n\n在“乙女游戏”的世界里,玩家可以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恋爱场景中,与虚拟男性角色进行亲密的互动,这些游戏通常以恋爱和剧情为主题,让玩家体验不同的情感历程,一些游戏中的男性角色形象姣好,身材俊朗,成为了众多玩家的心仪对象,\n\n然而,部分“乙女游戏”为了吸引玩家,加大了游戏尺度,一些游戏中出现了虚拟男性角色裸露半身的画面,玩家还可以与虚拟男性角色拥抱、接吻,甚至触碰隐私部位,这种尺度的设置引发了争议,有人认为这些游戏以“男色”为卖点,传递了不健康的价值观,\n\n除此之外,“乙女游戏”中的情景设置也存在问题,一些游戏提供了多种恋爱场景,包括“渣女系统”、与古代青楼女子的身份谈恋爱等,这些设置所传输的价值观被指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,引发了广泛争议,\n\n针对这些争议,记者进行了采访和体验,一些市民表示,只要符合年龄要求,就不应该过多苛责这类游戏,也有市民担心,中小学生接触到这些游戏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,不少未成年人也能接触到手机,而“乙女游戏”中的不符合实际的恋爱观必然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,\n\n我国现行法规要求网络游戏必须实名登录,但在“乙女游戏”中,通常是通过读取手机号码的实名信息来代替实名认证,网络安全专家指出,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漏洞,登录游戏的玩家和手机持有者并不一定是同一个人,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仍然存在漏洞,\n\n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指出,孩子们往往会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游戏登录,这个过程直接利用了手机自身存储的手机号和社交账号,从而绕过了实名认证的环节,对于游戏的实名认证制度应该更加严格,特别是对于“乙女游戏”这类面向特定年龄段的游戏,\n\n同时,律师也指出,《网络游戏适龄提示》对于游戏的限制措施仍然存在不足,性暗示的认定标准也过于模糊,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,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则和内容,特别是对可供16岁以上玩的游戏,应该采取更加具体的认证方式,如视频认证或刷脸认证,\n\n总之,“乙女游戏”作为一种新兴的网游形式引发了广泛关注,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前提下,应该加强对这类游戏的监管力度,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则和内容,确保游戏的适龄性,加强实名认证制度的执行力度,让未成年人远离擦边游戏,才能确保“乙女游戏”的健康发展,为玩家提供良好的游戏体验。